本文来源于精神文明报(2025年08月06日1版)
1、探因
部分球迷认为“法不责众”,存在侥幸心理;“饭圈文化”侵蚀;尚无专门的法律法规
2、破题
构建法律制度与执法机制、加大惩戒力度;主办方、运动员、公安机关、协会、各俱乐部及球迷组织等各方应加强协作
“今天的氛围特别好,球员赛出了水平,观众也看得过瘾。”7月26日晚,成都凤凰山足球场的灯光照亮夜空,成都市民刘敏带着7岁大的儿子前去观赛。无论是蓉城队还是国安队在比赛中发起攻势的时候,全场的掌声与“好球”“雄起”的喝彩都同样真挚。赛场内也悬挂着倡导文明观赛的醒目标语,如同无声的号角,将文明理念融入这场激情澎湃的足球盛宴之中。
7月26日晚,成都凤凰山足球场成都蓉城对阵北京国安比赛现场。
但并不是所有的赛事现场都如此和谐,篮球场上的恶意嘘声、网球赛中的大声干扰、马拉松赛道边随意丢弃的垃圾、看台上充满攻击性的横幅标语……一些不和谐的“音符”总在扰乱赛场的节奏。如何让文明成为赛场上最响亮、最持久的主旋律?记者近日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泸深配
时有发生 蔓延线上
不文明观赛行为不仅影响着运动员的发挥,还会造成秩序混乱或者激化成肢体冲突。
7月18日,在中超联赛第17轮天津津门虎主场与成都蓉城的比赛中,发生了不和谐的一幕。在赛前热身及比赛进行中,南看台发生“虎翼助威团”球迷会成员姜某某带头辱骂成都蓉城俱乐部球员的违法行为,此事在赛后引发了巨大争议,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
除了赛场上的“疯狂”,还有少部分观众将不文明行为延伸到赛场之外,甚至出现了球迷在赛后围堵运动员乘坐的大巴车、将乒乓球运动员围堵至洗手间等事件。
值得警惕的是,不文明行为还从线下蔓延到线上。
近日,厦门某大学学生陈某某被曝在微信朋友圈及多个社交平台发布针对国家乒乓球队运动员及其粉丝的极端侮辱性言论。随后,学校发布情况通报称,已第一时间开展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依规依纪作出严肃处理。
此外,在网络空间,还有网民打着“粉丝群”“后援会”的名号,诱导实施网络暴力、拉踩引战、互撕谩骂等不当行为,甚至在球员及其家人的社媒账号下进行肆意诅咒和辱骂,让运动员饱受网络暴力侵害,严重影响运动员备战和赛事的举办。
探因
处罚滞后 管理缺位
球迷冲突与极端行为是体育领域长期存在的治理难题。随着职业联赛市场化、商业化进程加快,球迷群体规模持续扩大泸深配,赛场内外矛盾冲突呈现升级态势。
为何不文明观赛现象时有发生?
有专家认为,我国球类运动产业起步较晚,球迷文化仍在发展过程中,在借鉴欧美成熟球迷文化表现形式的同时,并没有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出现了盲目模仿的现象。
近年来,一些国内新兴球迷组织模仿欧洲部分极端助威方式,个别行为逐渐偏离理性助威的初衷,他们喜欢挑衅,宣扬对抗和对立,让看台氛围从热烈支持演变为过度对抗、情绪化表达,影响了良好的观赛环境。同时,随着现场冲突不断升级,球迷争论的内容也逐渐超出运动本身,延伸至地域差异、文化习俗、人口结构等社会层面,频繁触碰公众敏感认知,造成不良影响。
“部分球迷认为‘法不责众’,群体匿名性为他们提供了放纵情绪的‘保护伞’,认为在观赛中做出一些过激举动是可以被原谅的。”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西昌学院体育学院实验实训室主任李龙分析道,另一方面,相关处罚的滞后与疲软,更助长了他们的侥幸心理。
李龙还发现,近年来,“饭圈文化”乱象侵蚀赛场风气,把运动员“偶像化”,极易模糊普通应援和滋扰比赛的边界。
文明观赛在现实中还存在难落地的情况。截至目前,我国对球迷极端行为的治理主要依赖《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等法律,尚无专门面向体育赛事观众的法律法规,无法对球场暴力、辱骂、投掷物品、网络煽动等行为进行精准处置。
四川发现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律师丁广泉表示,俱乐部和平台虽可作出禁赛、封号等处理,但法律效力不足,威慑力有限,是当下治理难点之一。
未来
多方合力 惩戒有力
“文明观赛是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观众的个人素养,也代表着城市的形象。但目前很多地方尚未明确牵头部门治理不文明观赛的行为。”李龙建议,需要尽快明确谁来抓、抓什么,通过多方合力来减少不文明观赛行为的发生。
8月2日晚,由成都市开展的“蓉城红·运动无限”专场活动,在凤凰山足球场的公益看台举行。
李龙建议,赛场管理部门可以在运动场上张贴文明观赛的宣传海报、播放宣传视频,让观众耳濡目染;宣传部门可以在赛前对观众普及所观看项目的基本规则、得分方式、暂停时机和特有的观赛礼仪,也可以加大力度引导观众在观赛时体现尊重、包容、守则、热情等文明素养,促进社会整体文明程度的提升。
从运动员的角度来看,他们不仅是竞技者,更是赛场文明的践行者和示范者。“运动员应主动表达对文明观赛的期望和感谢,对观众展现出的文明观赛行为给予积极地回应,强化这种正向行为。”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自由式滑雪公开组男子大跳台冠军杨昊对记者说。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赛事主办方也应该主动作为,将文明观赛的要求在购票环节、入场时、赛场大屏幕、官方App、网站等多渠道进行多频次的广泛宣传告知。
多位业内人士和从业者一致认为,赛场安宁,严明法治是基石。必须通过构建起较为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执法机制、加大惩戒力度来杜绝球迷的极端行为,公安机关、协会、各俱乐部及球迷组织等应加强协作,共同构建“惩戒有力、执法精准、预防联动”的全链条治理体系。
“作为网络空间治理的主导力量,网信部门有责任宣传文明观赛,推动网络空间与现实赛场文明互促。”海安市委网信办工作人员李兆清建议,“要强化网络平台的主体责任,可以部署AI识别系统,在赛事直播弹幕、评论区即时屏蔽人身攻击、地域歧视、侮辱性词汇,并对违规账号实施禁言、封号处理。同时,可以在网络平台设立专项举报入口,优先处理运动员遭受网暴的投诉,24小时内联动平台删帖并反馈结果。”
(戳此查看→关于开展“清朗·成都世运会网络环境整治”专项行动的通知)
他山之石
英国、德国、西班牙等职业足球发展较早的国家,早已将球迷极端行为问题上升至公共安全范畴,使极端球迷群体的生存空间被不断压缩。英国相关法律明确界定“足球流氓”行为泸深配,包括赛场内外的侮辱、斗殴、纵火、非法集结等,并赋予法院签发“禁令”的权力。法国也将部分“足球流氓”行为(如群体斗殴、极端团体串联)纳入公共安全管理。
千层金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